

牢固樹立“三種意識” 做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者
盤錦市委辦公室法規科科長 白晶
良好的營商環境受益對象在人人、建設責任在人人、宣傳展示在人人。作為一名黨員干部,我們要堅定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、個個都是開放形象”的理念,牢固樹立與“時”俱進、與“勢”俱進、與“市”俱進意識,做優化營商環境的守護俠、行動派、推動者,同心同德為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、最優市全力以赴、久久為功。
一、牢固樹立與“時”俱進意識,深刻認識“營商環境是什么”
認知的高度決定行動的效果。優化營商環境是把握“兩個大局”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、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,是推動遼寧振興、盤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,只有深刻認識優化營商環境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,才能不做“旁觀者”,履行好營商環境建設“局中人”的職責義務。
營商環境是區域高質量發展生產力。優化營商環境從體制變革和機制創新層面解決資金、勞動力、土地、技術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問題,從而招“財”來、引“才”到,提升地區軟實力、競爭力、吸引力。正是285項行政職權被取消調整、一系列做活做寬做好民資、做大做優做強國資政策集成出臺,助推了盤錦3個600億元以上的投資項目進展順利,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加快建設。營商環境是黨員干部“試金石”。營商環境如一面鏡子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,反映出一個地區黨員干部的思想境界與工作作風。政務服務的質量高低、要素保障的完善程度、市場監管的適度與否、競爭環境的公平有序等“試”出干部含金量。正是“保姆式”“店小二”“第一責任人”等干部的擔當作為,助力盤錦營商環境再優化提升。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“養成池”。優化營商環境有利于強化政策有效供給、降低市場主體負擔、精準扶持企業發展,既能“筑巢引鳳”又能“固巢留鳳”。正是問需于企高效服務、問計于企精準施策、問效于企靈活調整,才成功培養3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,八大重點產業鏈拓展升級,盤錦逐步成為企業扎牢根、立得住、長的壯的投資熱土。
二、牢固樹立與“勢”俱進意識,全面把握“營商環境做什么”
新形勢下優化營商環境要找準切入點,因勢而起、乘勢而為。只有立足營商環境現狀,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,堅持高標準、高定位,以辯證思維全面把握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做什么,才能打造出企業與群眾真正認可的最優營商環境。
要統籌把握好“破”與“立”。破除思想上的桎梏,真正解放思想、開拓創新,變“有了依據才能干”“沒有依據就不行”為“法無禁止即可為”,想辦法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;破除制度上的藩籬,打破“信息孤島”“部門分割”“環節梗阻”,推動權力再整合、簡政再放權、流程再優化、效能再提升、成本再降低;破除政策上的天花板,在惠企惠民政策的精準度與覆蓋面上再下功夫,實現產業支持體系、資本金融聚焦、人才培養機制、公共平臺服務等最優供給;破除作風上的“官本位”,讓企業與群眾“站C位”,以公務人員的真心、專業換企業與群眾的舒心、樂業。要統籌把握好“親”與“清”。堂堂正正交往、清清爽爽用權、傾情傾力服務,構建起親而有別、清而不雜的新型政商關系,既要打造最誠信的政府、提供最超值的服務、營造最溫暖的投資創業氛圍,又要落實“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”,秉持公正標尺、強化法治約束、把握執法司法力度和溫度,促進親商生態透明、產業生態優質、市場生態公平、法治生態完善。要統籌把握好“全局”與“一域”。把盤錦營商環境建設放在服務遼寧振興發展大局中去推動,持續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水準,既自加壓力、挑戰最優,又打破狹隘的地方利益觀,構建互惠互利的市場生態,落實“飛地經濟”模式,推動“跨市聯辦、跨省通辦”,服務全省區域協調發展。
三、牢固樹立與“市”俱進意識,主動落實“營商環境就是我自己”
上下同欲者勝,同舟共濟者贏。優化營商環境的頂層設計確定后,干部就是決定因素,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胸懷大局、與“市”俱進,真正把“小我”融入到遼寧振興發展、盤錦高質量發展的“大我”中。
要觀大勢、把大局,思想上“跟上步”。許多黨員干部對于參與營商環境建設有思想上的誤區,認為自己不坐窗口、不直面當事人、不履行相關職責、營商環境建設與己無關,這種錯誤認知必須摒棄。我們要認識到優化營商環境是全省全市的大局、全社會的大事,優化營商環境不局限一崗一域,而是落實在每項公務、每名市民,必須從政治和發展的高度嚴肅對待,立足遼寧、盤錦新發展階段,找準需求、跟上節奏,以“主人翁”姿態強化“營商環境就是我自己”的意識,以“追比趕超”的心態對標學習先進地區、研究具體方法路徑,以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”的標準提升自身服務水平,形成思變謀變、做好“服務員”、當好“店小二”的共識,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深研細究,主動為遼寧、盤錦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出謀劃策。
要高站位、沉下心,工作中“主動干”。省委提出要全力打造辦事方便、法治良好、成本競爭力強、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,市委也一直強調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。我們要貫徹落實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、市政府部署要求,把營商環境建設與服務中心工作、自身崗位職責結合起來,找準參與營商環境建設的切入點。比如,市委辦公室可以在綜合上級要求、外地經驗、本土實際開展政策創新方面為市委決策服務,通過以文輔政、綜合協調、督促檢查、黨內法規建設等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智力與法律支持。特別是,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培養“七種能力”,落實“兩種能力一種精神”,自查是否存在“能辦不辦、能辦緩辦”“小鬼難纏”“冷、盲、滑、假、僵、?!钡葐栴},從“能辦”變“好辦”,從被動工作變主動服務,從“不要你覺得,只要我覺得”變“不要我覺得、只要你覺得”,切實當先鋒、作表率,保持定力、苦干實干,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落實到每一個層級、每一個崗位、每一個環節。
要提起氣、展形象,日常中“做代言”。修訂《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》、加強信用政府建設、提升“一網通辦、一網通管”水平,遼寧省打造“發展環境最優省”頻出實招。從“項目專班”到“項目管家”,從“容缺審批”到“免審即享”,從“窗口集中”到“一件事”集成改革、“最多跑一次、一次不多跑”,特別是構建“資治、利企、惠民”的“黨建引領、智慧治理”市域治理新格局,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,盤錦一直在創新。遼寧、盤錦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政策措施、取得的積極成效、贏得的良好口碑都是我們發展的優勢與信心。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當好“宣傳員”,主動宣傳遼寧、宣傳盤錦,講好遼寧精神、盤錦故事,解讀好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政策,營造出全社會共建共育營商環境的熱烈氛圍。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是開放形象,要以良好的精神風貌與作風做好城市“代言人”,推介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、政通人和的營商環境、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、凝心聚力的工作環境、紅灘綠葦的生態環境,以“城市有情”“干部有禮”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到遼寧、到盤錦投資創業、安家立業,為遼寧振興發展、盤錦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