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“一扇門的溫度”——人人都是營商環境 個個都是開放形象
鐵嶺市生態環境局四級主任科員 楊晶
如果你路過我的家鄉,定會有迷人的風光;如果你來到“一站式”門口,定會讓你領略環保人的溫暖光亮。在鐵嶺市政務服務中心,最近經常會聽到辦事群眾說“以前一個手續需要跑好幾天,折騰幾個部門才能辦好,現在可好了,只用來政務服務中心,一個多小時就能辦好”!
隨著今年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、不斷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我市生態環境局作為環保審批的重要窗口,努力做到“三集中”、“三到位”的同時,也在不斷傾聽辦事群眾心聲,,精簡辦事流程。在當前環保工作任務日益艱巨的現實環境下,如何讓辦事群眾在進門前握有溫暖的手柄,打開門感受到光亮,是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。
“來就辦”,溫暖辦事群眾
市、縣兩級已研究制定統一的辦事流程和服務指南,嚴格執行一次性告知制度,將審批事項的審批依據、受理條件、審批流程、審批時限以及建設單位需要提供的書面材料等情況,編制成告知書,放在行政服務中心環保窗口顯眼位置,方便辦事群眾查閱和監督。
建立環保服務事項審批局內管理體系。組織與審批事項相關的科室對局內審核、批準流程進行梳理,利用辦公軟件或微信工作群建立環評排污許可審查聯簽工作群,力爭形成“一站式”環保窗口一并受理,各科審核一同進行,許可結果一窗口反饋的服務整體。
“依法辦”,點亮營商環境
環保工作任務日益增加,與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、政策和標準體系也在不斷更新、頒布實施,這對地方環保的法治能力建設和人員的法律素養要求越來越高。市生態環境局切實加強環保隊伍法制能力建設,增加政策法規科人員編制,積極引進培養法律方面的專業人才。
同時,還組織環保審批人員學法、用法,認真學習研究新《環保法》及其整體思路,培養對當前及遠期環評工作足夠的預判能力;定期組織各級審批工作人員、環境監察執法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業務培訓,注重學習環保法律法規、政策和標準體系,環境監察執法人員要切實提升執法能力和專業素養,熟悉了解執法對象的生產工藝流程,生產設備,原輔料性質,對每一類污染源,掌握環境監察的要點和方法,有效識別和鎖定違法行為。
“快速辦”,點燃干事激情
鐵嶺市生態環境局共涉及23項政務服務審批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,目前正合力打通門內、門外辦事流程體系,對內建立環評審批、排污許可聯審制,集中局領導、各科室領導集中受理,并聯審批,確保審批環節高效、順暢。門外做好“容缺受理”工作,在短時間內打通審批環節,快速受理辦理,同時利用互聯網政務平臺,做到審批服務智能化。
對于必須面簽的審批事項,實行科室“無差別受理”,辦事群眾到窗口找任一人,都可完成受理。對即辦件,立等可??;對一審一核件,受審分離,當日可??;對承諾件,由受理窗口對申請材料完整性、合法性審查后,以電子檔案形式在網上審批系統推送、局內科室并聯審批、受理窗口出證,完成后免費郵寄到家。
“優化辦”,綻放智慧火花
為了能讓辦事群眾能夠盡快拿到審批批復,市生態環境局在優化辦事流程和服務指南的同時,考慮辦事群眾自身難處,在中介機構、專家管理方面也參與指導,確保辦事群眾依托的中介機構誠信、可靠,建設項目能夠快速平穩落地。
建立對環評文件季度復核制度,定期對企業自主驗收報告進行審核,發現環境保護中介機構和環評報告編制人員弄虛作假、提供虛假信息、資料、出具虛假結論或報告信息的均列入環保誠信“黑榜”,列為重點監控和監督檢查對象,既防止中介機構“改頭換面”。同時,建議此環保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在三年內,禁止參加政府購買服務或政府委托項目。
聯合工商部門,建立登記在案的環保咨詢公司名錄(排除“黑榜”中介機構),放至一站式環保窗口或官方網站,供辦事群眾參考。支持和鼓勵環評機構在項目洽談、立項階段提前介入提供技術咨詢服務,市局在政策服務方面同步跟進,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在項目準入、備案與環評階段、標準執行和總量控制等方面可能遇到的相關環保問題,助推項目快速、平穩落地。
在環評專家管理方面,定期更新調整環評專家庫,擴大選取環評專家的技術服務領域,修訂《鐵嶺市環境保護專家管理辦法》,加強對專家的聘用管理:凡鐵嶺市范圍內環境行政管理部門聘用的專家需按《管理辦法》要求,從專家庫中抽取、聘用。
打開一扇門容易,輕而易舉,打開辦事群眾的心門,“難于上青天”,門內的我們熱心溫暖,發光發亮,門外的人更需要這般溫暖,這份光明,伸出手來,伸向那冰冷的門柄,用自己的溫度將它暖和。門開了,光一下子跳了出來,照亮來辦事的千千萬萬群眾,光灑在他們身上,他們感受到了溫暖,發光發熱的我們也由衷地感到溫暖,因為我們將自己的光熱奉獻給了需要他的人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