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振興發展之我見
本溪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協調科科長 崔守嵬
營商環境是地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實力,也是城市形象、市民素質的綜合體現。我覺得本溪要實現政務環境更透明高效、社會環境更和諧穩定、開放環境更自由便利、法治環境更公平公正、要素環境更集聚充分、人居環境更美麗宜居的發展目標,深化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,個個都是開放形象”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,打造“重商、親商、安商、富商”的一流營商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。
一、打造良好營商環境,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場氛圍
作為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工作的一員,平時的工作就是服務企業、服務部門,優化營商環境是離我最近的事,也是我工作的最終目標。我認為一座城市是否有活力、發展動能是否強勁,企業發展情況最具有說服力。而企業的發展,不僅與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關,很大程度還取決于其所處的營商環境。近年來,本溪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種措施,加強營商環境建設,促進企業快速發展,為企業經營提供了很多便利。我覺得在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成效的基礎上,應該更進一步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。
(一)不斷強化政府服務理念
1.政府職能部門再接再厲,積極對接先進理念,持續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,真正為企業營造一個寬松充滿活力的發展空間。
2.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,踐行“店小二精神”,多走進企業,傾聽服務對象心聲,積極主動為企業送溫暖、解難題,多行扶上馬送一程之舉。
3.在制定政策時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,多為企業提供便利條件, 優化辦事流程,簡化申請手續,壓縮辦理時限,最大限度減少前置審批事項。
(二)不斷規范涉企檢查事項
1.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涉企檢查指導事項清單,各類檢查必須有充分依據,本著無事不擾的原則,不隨意檢查。對違法違規干擾企業正常經營行為,依法依規查處。
2.繼續借鑒發達地區的做法,對企業的檢查,可通過工商聯或其它第三方機構聯合進行,提高檢查的透明度和精準度,提高檢查效率。
3.先行下發檢查指導意見,讓企業進行自查,發現問題先行整改。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,提出相應整改意見,使企業盡快達到標準。
4.慎重使用罰款、停產、停業等強制措施,檢查的目的是使企業完善發展,真正體現“政府為企業著想”的理念。
(三)不斷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
1.涉企事項應不收費或少收費,必須收費的事項要明確相關標準。積極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,提高銀企對接效率,助力民營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。
2.堅持放水養魚,認真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,落實好國家出臺的推動高質量發展、鼓勵科技創新、吸引高端人才、促進出口增長等相關政策,激發市場主體“新活力”,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3.加強對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,嚴格規范中介服務行為。能交由市場的中介服務事項,完全交由市場。必須由政府機構組織提供服務的,要探索優化服務方式,明確收費標準等。
二、創造優良產業環境,發展欣欣向榮的城市經濟
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,產業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,產業發展環境已經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。如何創造優越的產業發展環境,全面提高產業發展質量,使產業朝著規?;透咝Щ较虬l展,保障城市發展的快速、高效、健康、可持續,成為優化城市營商環境、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。
(一)農業生產集約化
農村的現狀,多是老年人村中留守,年輕人長期在外工作,房屋大量閑置,土地種植規模小,經濟價值低。針對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的發展趨勢,應該拓展“集中力量辦大事”的思路,以縣、鄉鎮、村為單位,引進或成立大型農業生產企業,采取承包、租賃等方式整合土地,由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,進行現代化、集約化農業生產,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。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,還能使農民享受土地和就業崗位的雙重收益。
(二)產品制造精細化
目前我市各行業生產制造的產品多為中低端的初級產品,很多產品還需要進行二次或多次加工才能成為成品,經濟價值非常有限。應該鼓勵我市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或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,促進產業提質升級,大力發展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,使生產制造進一步規?;?、精細化,形成本市自主的產業鏈,生產經濟效益更高的中高端成品。
(三)文化旅游品牌化
我市山、水、林、泉等自然資源豐富,近年來文旅產業得以全面發展,但仍然存在同業競爭激烈、配套設施落后、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。應該加強全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統籌,充分發揮各縣區優勢資源,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品牌,形成錯位互補態勢,避免同業激烈競爭。鼓勵“小市一莊”模式,大力打造本市文化旅游品牌,加強與知名旅行社合作,舉辦專題招商推介宣傳活動。積極參加國、省級文旅交流活動,進一步提升本溪文化旅游在國內國外的知名度、影響度、美譽度。加強游客服務、道路、停車場、廁所等旅游服務設施建設,整體提升全域旅游服務水平,提高來溪游客滿意度。
三、深化人才強市戰略,營造拴心留人的創業環境
人才是一座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,不論是大城市,還是小地方,留住人才、吸引人才都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。合理的人才流動是一種正?,F象,有進有出、有來有往,而單向流動對流出地來說就很被動,“輸血”時間長了,必然“失血”,特別是對于中小城市吸引外地人才、留住本地人才顯得尤為重要。我市應該找準定位,進一步完善人才發展戰略,實施留住人才的長效機制和政策,營造拴心留人的干事創業環境,把本地人才留下來、把外地人才吸引來,為人才發展提供廣闊空間,讓他們可以大展拳腳、大有作為,工作舒服、生活幸福,創業也就能安心,經濟發展就能得到更好的人才基礎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