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從一次電話想到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”
本溪市委宣傳部宣傳教育科 科長 張家運
省委提出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、個個都是開放形象”、市委提出“我是本溪人,人人都是營商環境”的要求,不僅明確指出了每個市民在全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中的作用,也明確了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。認真踐行省、市委這一要求,人人主動破除“與己無關”、“個人能力有限”的思想觀念,積極主動地投身到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”中來,無論是對于現實還是長遠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在這一點上,我有過深切的體會。記得剛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時,我對營商環境建設并不是太在意,認為那是職能部門應該抓的事情,我作為一名普通機關干部能干啥呀,總不至于自己去破壞本地發展環境吧。但一樁小事讓我改變了原有看法,真正意識到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、個個都是開放形象”的內涵。
那是2009年春,到本溪市委宣傳部工作不到五個月。一天晚上,突然接到以前連隊二班長的電話,他姓吳,是福建三明人,從部隊復員后一直在家鄉經營茶葉生意和餐飲服務。電話中,他向我打聽本溪經濟發展形勢,在本溪做買賣的福建人多不多,房價大概在什么價位,哪方面生意相對好做……那時候我剛脫下軍裝,對地方情況知之甚少,頭腦中也沒有招商引資的概念,本著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想法,就很隨意地回復說:“本溪是一個五線小城市,人口、市場、資源就那么多,經濟好能好到哪里去,論機會、論市場,還是省會城市多,南方城市多……”他聽完后沉默好一陣子,隨后寒暄幾句電話就掛掉了。
轉眼間到了2011年10月,本溪市閩商商會隆重召開成立大會,我有幸參加,才知道在本溪做買賣的福建人有很多,且涉及多個領域,彼此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互助聯盟。當天晚上,我就撥通了二班長的電話,把閩商在溪經商情況告訴了他,后期根據他的需求又陸續發去多張照片及相關參考資料。一個月后,他就毅然決定來本溪投資發展,先后在長江一條街開了2個特產店,1個茶莊和1家餐館,吸納就業人員16人,孩子、父母也都跟著移居此地。這期間,我也積極幫他做穿針引線類的工作,尤其是在店鋪招租、門臉設計、廣告宣傳、業務拓展等方面竭誠為之服務,甘當“店小二”。
當初,一個電話,他猶豫了;后來,一個電話,他決定了!通過這件事,給予了我深刻的啟示:那就是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”絕不是虛言,而是實實在在的事。
所謂營商環境,是指那些處于不可見狀態,具有一定的人為特征且極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的環境,主要包括政策環境、法律環境、管理環境、社會文化環境。優化營商環境,事關我們每一位市民,事關城市每一個細節。我國著名作家流沙河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過“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,坐幾分鐘的公交車即可”。的確,一座城市的形象往往是從最細微處塑造起來的。人就是這樣,有時候很感性,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往往只憑自己的感覺作出判斷,如果他在與當地民眾的交往中“吃過虧”或感覺不爽,他可能就會“一竹竿打死一船人”,對該地的民風、投資環境作出全面否定。相反,有時候,一個電話、一聲問候、一次指引、一張笑臉,本只是舉手投足之間,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但在投資者眼里卻能“以小見大”,映射出一座城市、一個地區的民眾素質、道德水平和人文環境,對招商引資工作往往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。
曾有人用“投資不過山海關”來評價東北的營商環境,此話雖帶有偏見,但也道出了東北令人堪憂的營商環境。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,除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外,一些不講誠信、不負責任、推諉扯皮、欺客宰客的東北人難辭其咎,正是這些“老鼠屎”,壞了東北的營商環境和好名聲。
改變這種狀況,需要采取許多實際工作步驟,做出扎扎實實的努力,既需要樹立長期作戰思想,堅持不懈,更需要當機立斷,從眼下做起;既需要召開大會向全體人民講清為什么要這樣做的道理,又需要及時制定出相應的鼓勵措施和懲處辦法;既需要各級領導同志率先垂范,做出表率,更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及時發現先進典型加以引導;既需要對那些在實際工作中做出貢獻的人及時給予鼓勵,更需要對那些破壞營商環境的人予以黨紀、政紀、法紀懲處;既需要建立起短期工作目標,更需要建立起長遠工作規劃。只要上上下下、方方面面、各行各業都行動起來,堅定信心、下定決心、不忘初心,按照“全方位貫徹落實、全生態建設、全員參與、全力以赴”的“四全”要求,久久為功、善作善成,就能真正打造出一個“辦事方便、法治良好、成本競爭力強、生態宜居”的營商環境。具體到每位公職人員,個人認為則要發揚好兩種精神。一是“主人翁”精神,要主動踐行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、個個都是開放形象”的責任擔當,爭做局中人,不做旁觀者,真心實意地關心支持企業,為企業發展掃除障礙,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難題。二是“店小二”精神,要立足本職崗位多些“客戶思維”,主動把方便讓給企業和群眾,把“麻煩”留給自己,著力弘揚服務企業群眾“有呼必應、無事不擾”的“店小二”精神,對企業的發展給予精心呵護,幫助企業早日做大做強。
“欲知魚者先通水,欲致鳥者先樹木”。當前,我省正積極實施“筑巢引鳳”工程,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著力優化營商環境……哪一項工作都只有進行時、沒有完成時,只有更好、沒有最好。全體公職人員要積極投身這一系統工程,開拓進取、擔當作為,以更大決心、更強力度、更實舉措,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、注入強勁動力,只有這樣,才無愧于這一偉大時代!